你的位置: 江南体育 > 音乐知识 > 乐理资讯

收到晋级通知才知道国赛经济规模有多大小学生才是超强消费力!

2024-09-01 02:07:08

  收到晋级通知才知道国赛经济规模有多大小学生才是超强消费力!北京之行差不多半个月,出差兼顾陪娃逛,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全靠毅力,孩子还不走寻常路,要徒步爬长城、熬夜看升国旗、暴走清华北大故宫的那种,老母亲说,我的心情就跟Eric这张经典表情图一样。

  8月还是暑假旅游热季,如果想看故宫、清华、北大的预约攻略,可以直接点这里,很多姐妹说成功约上了。

  本来七月份有个科创比赛进了国赛,但日期跟我们的北京之行撞期就放弃了,查完8月份的比赛,还是意料之中的惊讶,依然还是撞期,两个比赛前后相差2天,但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江西,加上我们第一周还得去杭州。

  如果都去的话意味着就得半个月带孩子们跑半个中国,忍不住发寒打了个抖,赶紧摇摇头,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最后跟孩子们讨论了下,保留了杭州本身既定的钢琴赛,再加一个我们本身组织的萌芽战队参加的机器人国赛,可以了,其他的比赛,省一也已经很好了。

  世界青少年文化遗产大赛中的九章算术单项赛,3000人进入国赛,按照10%进国赛比例,也就是3万人打一个单项赛。这个大赛至少有8个单项(没仔细数)……

  还有刚刚结束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10075支队伍进入国赛,也就是10万人的省赛。

  我们要准备参加的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也是5000支队伍进国赛,按照10%比例,就是5万人的省赛。

  这量级……以9月份即将举行的csp-j来做参照,听说2022年是7万人参赛,1.7万人晋级,和国家白名单竞赛的人数相比起来,其规模大概就是二等奖以上的孩子都能晋级。

  和好朋友讨论暑期计划,我们都调侃说“原来拉动国家赛事经济”的主力军,竟然是一群中小学生,以及其背后的家庭。

  这必须得鼓励二胎三胎,要是三个孩子分别参加不同赛事晋级不同国赛,那就是几何指数的经济消费力,可不厉害。

  所以我还挺开心之前带萌芽战队的小朋友们参加了蓝桥杯科学素养大赛,国家白名单竞赛里为数不多在家里就可以完成的国赛。是不是非常高性价比耶,明年还会继续参加吧。

  但大部分赛事还是线下竞技为主,比如科创、表演、艺术、演讲、机器人都绕不开。还是需要场地和设备。

  其实今年应该算是白名单赛事第一年,我今年年初就跟大家分享过的赛事表《》,下个月我可以给大家更新一版新的时间轴,以及2023-2024年学习和备赛计划了。

  参加比赛好不好,刺激不刺激?我觉得还真是挺特别的体验。中国的孩子确实经历的是比别的国家多,动不动就几万人的赛事规模,无论对组织方还是对参赛选手还是对评委,要求都更高一些。

  我家孩子一开始对赛事得了几等奖没啥概念,但听到我说一共有5万人参加时,孩子掐着手指按照比例一算,千军万马所向披靡的气势突然就油然而生。孩子说:“看来,志同道合的人,很多嘛。”

  我最开始带孩子参加比赛,比他们两兄弟还紧张。什么准考证,比赛设备的调试,现场要如何应对,有没有什么疏漏等都得反复确认两遍三遍。

  1) 了解我们即将参加的比赛究竟是什么,是谁组织的、什么背景、参赛范围和年龄、多少轮次、比赛规则等等,让他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即将面对什么。

  2)围绕比赛有什么资源可以用起来学起来都要提前沟通,我更希望孩子是从中学到什么,而不是为了怎么样的一个奖项,所以唯有拉长时间轴,准备才是最充裕的。

  比如确定报名科学素养大赛之前,我们早已上了一年多的科学课,参赛对我们来说只是检验而已,一点都不紧张。

  比如没报名中国芯机器人赛事前,我对这类赛事到底是怎么准备和考察什么机器人知识点的完全没概念,但跟着萌芽战队的孩子们打了一场中国芯,过程很刺激,但成长也飞速。

  比赛有赢有输,有晋级有落选,我们有入国赛的项目,也有一些赛事我们也没晋级,止步于省赛的,都值得我们好好复盘。

  第一步是回顾目标。自己在参加比赛前是如何判断这个赛事,对自己能力是如何判断的,有没有什么印象很深刻的地方?

  第三步是学习规划。下一年的参赛动力如何?如果想要如何准备,如果不想是为什么?和孩子一起把赛事经验融入到日常学习中,从而梳理新的学习计划,也会事半功倍呢。

  我觉得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来说,到底参加了什么比赛真不重要,拿了多少等级和名次也不重要,重要是那种全情投入的过程,那种挫折和挑战下不倔的坚持,那种复杂忐忑不安的情绪,那种还想再搏一搏的斗志……这些都能构成孩子的逆商。

  中国的教育体制,特别需要一个孩子有逆商才能走得更远,未来更开阔jn江南中国。就好像奥林匹克精神那样,更快更高更强,人在挑战中可以爆发出更强大的韧劲,突破自己的同时,也会迎来飞跃。

  与其孩子自己去冲锋陷阵,还不如在孩子小的时候,选几个孩子喜欢的领域,带孩子多体验一下,有小有父母陪着,这些比赛才更有安全感。

  门槛最低的可以到市赛、省赛,往上可以通向国赛,都是可以支持到孩子的舞台。我们也弃权参加了两场国赛,但省赛证书已经很具有鼓励价值了。

  音乐的、艺术的、写作的、演讲的、中国文化的、数学的、科创类、编程类、人工智能类、机器人类、地理、3D建模、博物馆、非遗文化、古琴等民族乐器……全都有国家白名单赛事,都可以带孩子了解看看。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